404 Not Found


nginx
山姆前置仓模式大拆解_行业资讯_第十七届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 _PLF|百货展|食品展|零售展|OEM展

山姆前置仓模式大拆解

发布时间:2024-08-21

浏览次数:487

01.png

山姆的线上业绩占比已过半。

作者罗拓


山姆现在享受着热度较高的关注度,也是零售业竞相观察模仿的领头企业。作为会员店的全球及中国市场的双领先企业,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达28年之久的山姆会员店,已经拥有多个独一无二的领先能力。除了较高的爆款自有品牌和高度本土化的供应链体系,山姆会员店的线上业绩占比,同样也是全球和中国同行业的双领先。


关注山姆线上业绩的一个最大理由,在于如果没有线上业绩,山姆总体业绩面临砍半。同时,中国是全球各国最会做电商的国度,但是一个美国企业,却在中国市场,按照前置仓这种纯粹的中国电商模式,玩出了业绩水平和模式创新均领先的全新高度。


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,沃尔玛中国的两大业务板块中,沃尔玛超市的知名度肯定是远高于山姆会员店。但是在业绩层面,正在倒过来。近年来,无论是沃尔玛中国的整体业绩,还是财报中提及的电商业绩,真正带动增长的主力是山姆会员店,以及其以前置仓模式为依托的电商业务。


假设前置仓真的是一个“有人格”的物种,那么此刻“前置仓”应该喜极而泣。因为前置仓是中国零售业为数不多的完全独创的一种商业模式,且一路走来,备受争议。无论是侯毅所说“前置仓不可能盈利”;还是每日优鲜的倒掉,都给前置仓的发展蒙上了巨大的阴影。而山姆近年来的迅猛发展,特别是用前置仓“补缺”会员店实体店布局的打法,算是一定程度上给前置仓翻案了。


山姆前置仓本身也是自营前置仓,但是我们认为,其逻辑无论是和平台前置仓,还是其他自营前置仓都不相同,这也是重新理解去前置仓乃至即时零售发展的一个契机。

店与仓的关系


理解山姆前置仓,第一件事是厘清店与仓的关系。这是核心。


山姆门店与前置仓的关系,表面上是在同一个城市地理区位上,A点、B点、C点、D点…的关系,但是实际上这是导致行业看不懂的最大迷惑点。因为山姆的门店和前置仓在物流逻辑上并不母子仓。


所谓母子仓,在疫情期间曾经有零售商尝试过,就是一个门店带10个小仓,这一个集群其实是共享一套库存,是相互补货的分布式物流。


但是山姆门店和前置仓,是平级关系,从物流角度看,他们都属于二级物流配送。山姆门店和前置仓关系的本质,其实是同一家零售商门店业务与电商业务的独立又平级的关系。这也是当下零售业转型最经典的命题。


山姆是从2018年开始尝试国内市场的前置仓模式,当时就是按照电商业务的逻辑来做。从电商的角度看,首先是货架上售卖哪些商品,前置仓的货盘和山姆门店是有区别的。山姆门店大约4000个SKU,但是前置仓又精选到2000个左右,以高频的生鲜、鲜食、食品、快销品为主打。值得注意的是,从货盘的角度看,山姆前置仓与叮咚买菜等的选品逻辑并无核心差别。反倒是前置仓更大的朴朴超市与这两家有些差异,朴朴超市的耐用品比例更多一些。


然后在履约方面,依托自建配送或京东到家,时效上也是1-2个小时之内,可以理解当日达或者半日达。


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出招,奠定了今天山姆中国的江湖地位和发展势头。山姆前置仓自身的业绩增长了30倍,目前应该是自营前置仓行业第一。在山姆这里,店和仓的关系是真正实现了“协同”。那么原因是什么?

流量与用户的价值


山姆确实是由于会员付费模式的存在,使得流量难题对于山姆天然不存在。因为对于付费会员来说,他们“天然”有持续消费的动力。但是如果用更长的眼光来看,其实这也是选择的结果,而不是模式使然。


山姆从开始做APP开始就没有流量压力,并不仅仅是卖会员卡的功劳。而是它终于等到了这一天,市场需求的增长已经足够养活这么多自营前置仓,流量不过是市场需求的体现而已。


对于山姆来说,考核的标准核心是用户增长,而不是GMV。所以对于山姆来说,复购这个词都不能概括它的生意本质,用“用户口袋深度”,或者“用户钱包份额”,可能更合适一点。


是否可以这样说,山姆生意的进阶,是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变化进阶的。比如二胎家庭多了,那么商品是否应该有相应的供给?宠物变多了,是否也应该在商品结构上有所体现?它是不断在探究一个中产家庭的需求半径,而不仅仅是“复购”,复购涵盖的是已知的需求。


而这一点在前置仓上的体现就是,前置仓带动了山姆会员购买频次的大幅增加,这个购买频次,一定程度上可能又会反哺给山姆,加深对自己用户的理解。


这样一来,电商业务和门店业务真正实现了良性的互动,而不再是左右手互搏。

当然其核心逻辑还是在于,山姆的用户群体是“确定的”,它不需要去理解所有人,正因为客群的清晰和确定,才会有商品层面的精准取舍。


在这方面,自有商品是重要的一个加分项,但是自有商品出现的前提,仍旧是清楚的找到自己供应链的发力点。而不是仅仅是因为这个商品有毛利空间,山姆才去做自有商品。

时效与便利的取舍


观察山姆前置仓,有一个有趣的点,那就是前置仓一定带来了便利性,但是山姆的便利性又不追求极致。或者说,在山姆的用户价值排序中,便利性的价值位序,没有其他前置仓的要求那么高。


谈及便利性的价值,平台型的即时零售是最高的,某种程度上,这就是一种替代性消费。当基于门店的基础供给没有本质差异化时,平台给消费者提供的差异性价值,就是基于丰富选择之外的“价格和时效”最优解。


对于自营前置仓而言,即使消费者不那么看重时效,他们自己也会看重,因为时效更多意味着销售机会。同样是在供给差异化不大的情况下,能在履约端体现时效优势,就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服务体验良好的认知。


但是对于山姆前置仓而言,服务体验好不好,更多是向内比,而不是向外比。


也就是说,对于一个消费者,如果他不用前置仓,由于山姆门店的商品的独特性,很多商品他只能去山姆的门店购买。一来一回,大概率要两三个小时。这种情况下,他的时间成本会更高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前置仓购买显然是更优的体验。


但是对于很多超市来说,线上的竞争不是这样。如果消费者不在这里购买,也可以去别家超市购买,这是最大的问题。


这个问题就是:你想买山姆的东西,只能去山姆。你想买沃尔玛的东西,不一定要选沃尔玛。


山姆前置仓的价值在商品,不在前置仓。梳理下来我们会发现,山姆的前置仓模式本质上是山姆商品的电商化,而非门店通过电商化去扩大销售半径。山姆在强大商品力的支撑下,实现了用户价值的最大挖掘,并且一定程度上消解了,流量是到店还是到家的二选一问题,以及服务体验线上线下哪个更好的问题。


总结来看,山姆前置仓为主的线上模式,带给中国零售最大的启发是,过去这些年的电商化,大多是在货盘不变的情况下,从便利化体验入手,希望用好的服务体验来弥补商品力的不足。


山姆的做法,商品力仍旧是一切的核心。商品为本,线上化就会变成如虎添翼,而不是内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内耗博弈。

观众预登记

2019全球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·上海&新零售生鲜食材展PC系统已截止,请您关注下方公众号二维码进行预登记。